皮肤科医生告诉你:夏天如何科学防晒不伤肤
近门诊来了位28岁的姑娘,整张脸泛红脱皮,一问才知道连续三天在户外用防晒喷雾补涂,结果皮肤屏障受损了。夏天防晒确实重要,但很多人方法不对反而伤皮肤。今天就从皮肤科角度,既有效又的防晒方法。
防晒霜不是涂得越厚越好
上周接诊的公司白领小林就是典型例子,每天涂五六层防晒还觉得不够。实际上,面部用1元硬币大小的量(约1g)足够,涂太厚反而会堵塞毛孔。特别要注意的是,化学防晒剂需要接触皮肤才能起作用,像刷墙一样堆叠根本无效。
这些防晒误区你中了几个?
很多人以为阴天不用防晒,其实云层只能阻挡部分红外线,紫外线强度依然有晴天的80%。还有患者问我:"医生,我涂了带防晒值的粉底是不是就不用防晒霜了?"其实需要先涂足量防晒,等成膜后再上底妆。另外,在窗前工作的上班族也要注意,玻璃只能阻隔UVB,UVA照样能穿透导致光老化。
不同肤质要选对防晒类型
油性肌肤建议选"清爽型"或"oil-free"标识的化学防晒;干性皮肤适合含甘油、透明质酸的保湿型防晒;敏感肌则要认准物理防晒剂(氧化锌/二氧化钛)。有个简单判断方法:把防晒霜涂在手腕内侧,观察是否出现红疹或刺痛。
补涂防晒有门道
室外每2小时要补涂,但不是直接往上糊。先用纸巾按压掉汗液和油脂,少量多次点涂。化妆的可以用防晒粉饼补妆,或者选择透明防晒喷雾(注意保持20cm距离,避免吸入)。看到不少姑娘对着脸直接喷,这样容易刺激黏膜。
晒后修复比防晒更重要
皮肤科门诊每年夏天都会接诊晒伤患者,正确的处理方式是:先用凉水(不是冰水)冲洗10分钟,然后敷医用冷敷贴。切记不要用含酒精的化妆水或立即美白,这时候皮肤屏障脆弱。可以薄涂含神经酰胺的修复霜,等脱皮完全愈合后再考虑其他护理。
这些食物是天然防晒剂
番茄红素、胡萝卜素等抗氧化成分能增强皮肤抵抗力。门诊遇到的大学生小张坚持每天吃200g小番茄,配合正常防晒,去年夏天基本没晒黑。但要注意这不是替代防晒霜,而是辅助作用。三文鱼里的Omega-3也能减轻紫外线引起的炎症反应。
防晒装备这样选才科学
选择防晒衣要看UPF值(紫外线防护系数),40+的能阻挡98%紫外线。墨镜要选标有UV400的,镜片颜色深浅不影响防紫外线。有个患者戴了顶时髦的镂空草帽来复诊,结果额头晒出网格状色斑,这种装饰性帽子防晒很有限。
后提醒大家,如果出现持续性红斑、水疱等晒伤症状,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。防晒是终身功课,掌握正确方法才能既保护皮肤又不增加负担。下次门诊我再给大家讲讲不同年龄段该怎么调整防晒策略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