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炎是什么?这些症状提醒你该看牙医了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总留下血印子?这可能是牙周炎发出的警告信号。作为困扰35岁以上成年人的常见口腔问题,牙周炎早期往往被忽视,等出现牙齿松动时,治疗难度和费用都会大幅增加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潜伏的"牙齿"。
牙周炎不只是牙龈出血那么简单
健康的牙龈应该呈粉红色,紧贴牙面不出血。当菌斑长期堆积,首先会引发牙龈炎——这时刷牙出血、口臭就是典型信号。如果继续放任不管,炎症会向深层发展,牙槽骨,形成肉眼可见的牙周袋。临床数据显示,75%的牙齿脱落与牙周炎有关,它比龋齿更具性。
这些生活习惯正在加速牙周炎
抽烟的人牙周炎风险高出3倍,尼古丁会抑制牙龈循环;长期熬夜的人群唾液分泌减少,口腔自洁能力下降;而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进展速度往往是普通人的2-3倍。另外,错误的横向刷牙方式就像用锯子摩擦牙齿和牙龈的交界处,会加速牙龈退缩。
治疗黄金期在症状出现前
牙周治疗有个"悖论":越早治疗越省钱省事,但这时候患者不当回事。的牙周检查包含探诊出血指数、牙周袋深度测量等项目,能发现肉眼看不到的问题。建议每年做一次牙周检查,就像给牙齿做"体检",洗牙时顺带完成这个检查划算。
不同阶段治疗方式差异大
早期只需定期洗牙+龈下刮治,费用在几百元左右;中期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和激光辅助治疗;发展到晚期可能要做牙龈手术、骨移植,单次治疗费用可能达到数千元。记住:治疗费与炎症程度呈指数级增长,及时干预才是明智的选择。
日常护理的3个关键点
1. 改用软毛牙刷,学会巴氏刷牙法(45度角震颤刷牙龈沟);
2. 每天少使用一次牙线清理牙缝,这是牙刷无法触及的盲区;
3. 吸烟人群建议每3个月做一次口腔清洁,普通人保持半年一次的频率。
关于治疗的常见误区
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——其实是原本被肿胀牙龈和牙结石占据的空间暴露了;"治疗一次就能"——牙周炎需要终身维护,就像高血压需要持续管理;"老人才会得这个病"——临床发现25岁左右就有早期病例,只是症状不明显。
特殊人群要特别注意
孕妇激素变化会加重牙龈炎症,建议孕前做好牙周检查;正畸患者由于矫治器阻碍清洁,需要配合冲牙器使用;缺牙人士更要关注剩余牙齿的牙周健康,这是支撑假牙的基础。
后提醒:如果已经出现牙龈萎缩、牙齿敏感、咀嚼无力等症状,建议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牙周炎的是不可逆的,但只要及时干预,大多数人都能保住天然牙齿到老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