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经怎么办?这5个缓解方法比红糖水管用
每个月那几天,小腹像被电钻搅动,腰酸得直不起来,冷汗把刘海黏在额头上——这样的痛经经历,相信很多女性都深有体会。据统计,我国近60%的青春期后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痛经问题,其中约15%的人会因此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。
痛经分为两种类型
医学上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。原发性痛经常见,通常从初潮后1-2年开始出现,不伴随器质性疾病;而继发性痛经则多由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子宫腺肌症等疾病引起。若痛经程度逐年加重,或伴随异常出血,建议及时就医检查。
为什么我们会痛经?
当子宫内膜脱落时,身体会分泌前列腺素促使子宫收缩排出经血。前列腺素水平过高时,子宫收缩过于剧烈,就会导致疼痛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女性在经期第会经历剧烈绞痛,随着经血排出,疼痛会逐渐缓解。
5个科学缓解痛经的方法
1. 热敷小腹:用40℃左右的热水袋敷在下腹部,能放松子宫肌肉,堪比止痛药。有研究显示,持续热敷15分钟可缓解50%以上的痛感。
2. 适量运动:经期第二天开始,每天30分钟的快走或瑜伽,能促进内啡肽分泌,这种天然止痛物质能显著减轻不适感。
3. 饮食调整:经期前一周减少盐分、咖啡因和酒精摄入,增加富含钙镁的食物如深绿叶菜、坚果等,有助于平衡前列腺素水平。
4. 药物治疗:布洛芬等非甾体药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素合成,建议在疼痛刚开始时服用佳。
5. 穴位:拇指按压内踝上三指的三阴交穴,或手掌虎口的合谷穴,每次按压1分钟,能帮助缓解痉挛。
这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
虽然大多数痛经属于生理现象,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,建议尽快到妇科就诊:疼痛影响日常生活;痛经程度逐年加重;经期外也有盆腔疼痛;伴有发烧或异常分泌物;止痛药越来越差。这些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的信号。
关于痛经的常见误区
很多人认为"生完孩子痛经自然会好",其实只有部分子宫位置异常的女性会因此改善。还有人觉得"痛经忍忍就过去了",长期强忍可能加重盆腔充血,导致症状恶化。科学应对痛经,才能让每个月的那几天不再难熬。
记住,痛经不是女性必须忍受的宿命,了解自己的身体,找到合适的缓解方法,每个女性都能更舒适地度过经期。如果尝试各种方法后疼痛仍未改善,建议到正规医院妇科进行详细检查,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性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