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感染怎么办?这5个症状提醒你该注意了
吃饭时突然牙龈肿痛?刷牙总出血?这些看似小问题可能是口腔感染的前兆。作为医美机构从业10年的健康顾问,我发现很多人对口腔问题掉以轻心,直到疼得受不了才就医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隐患。
5个危险信号别忽视
当你出现以下情况时,建议尽快预约牙医:
1. 持续3天以上的牙龈红肿,尤其伴随化脓
2. 口腔黏膜出现白斑或溃疡久不愈合
3. 牙齿松动伴随剧烈疼痛
4. 咀嚼时太阳穴部位放射性疼痛
5. 颌下淋巴结肿大且按压疼痛
去年有位30岁的设计师就因忽略反复牙龈出血,后来发展成急性根尖周炎,不得不做根管治疗。及时干预能避免很多麻烦。
常见的感染类型有哪些
在临床中较常见的主要有三类:
牙龈炎:多见的初期症状,表现为刷牙出血、口臭。及时洁牙配合就能控制。
牙周脓肿:牙龈出现鼓包,轻压有脓液渗出。这时光可能不够,需要引流。
智齿冠周炎:20-35岁高发,张不开嘴、吞咽疼痛是典型表现。可能需要冲洗上药配合抗生素。
这些错误操作让问题更
发现感染后,很多人会犯这些错:
• 用酒精或盐水频繁漱口(口腔菌群平衡)
• 自行挑破脓包(易引发二次感染)
• 吃超量止痛药掩盖症状(延误治疗时机)
• 用偏方敷患处(可能造成黏膜灼伤)
正确的应急处理应该是:用氯己定漱口水漱口(每天不超过2次),冷敷缓解肿胀,24小时内预约医师。
治疗后会复发吗?
这个问题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:
一是治疗是否。比如牙周炎需要完成全套龈下刮治,只做表面清洁肯定不行。
二是日常维护。建议治疗后每3-6个月复查一次,使用牙线替代牙签,电动牙刷比手动牙刷清洁效率高40%。
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、孕产妇、正畸人群,这类人群口腔环境特殊,需要定制护理方案。
预防比治疗更重要
分享几个实用预防技巧:
1. 刷牙时别忘刷舌苔,那里藏匿大量细菌
2. 饭后先用牙线再漱口,顺序错了
3. 每半年洗牙一次,就像给口腔做体检
4. 少吃粘性高的甜食,吃完及时清洁
5. 吸烟人群要特别注意,尼古丁会掩盖牙龈出血症状
记住,口腔是全身健康的门户。下次发现异常时,别再想着"忍忍就过去"。早发现早处理,才是对自己负责的做法。


